【JD-CQ4】【競道科技蟲情監測設備廠家,十余年行業經驗,專注于智慧農業發展,高標準農田建設設備的研發與制造,廠家直發,可定制!歡迎詢價!】。
不同作物田塊該選哪種蟲情監測分析系統?選型指南看這里
在農業生產中,小麥、水稻、蔬菜、果樹等不同作物,因種植模式、害蟲種類差異,對蟲情監測分析系統的需求截然不同。盲目選用統一系統,可能導致監測精度不足、數據無用等問題。想要選對系統,需緊扣作物特性與害蟲規律,從功能適配性、場景兼容性、數據實用性三方面精準匹配,以下為分場景選型指南。
糧食作物田塊(小麥、水稻、玉米):側重 “廣譜監測 + 抗逆性"
小麥易受蚜蟲、紅蜘蛛、麥葉蜂侵害,水稻面臨二化螟、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威脅,玉米則需警惕玉米螟、蚜蟲、黏蟲 —— 這類作物種植面積廣、害蟲種類多,且多為露天規模化種植,監測系統需兼顧 “廣譜性" 與 “抗惡劣環境能力"。
選型時優先選擇多誘捕模式集成系統:基礎配置 “定制光譜誘蟲燈"(如針對稻飛虱的 380nm 紫外光、針對玉米螟的 400nm 紫光),搭配 “性信息素適配接口",可根據不同生育期更換對應誘芯(如小麥抽穗期裝蚜蟲誘芯、水稻分蘗期裝二化螟誘芯);同時需具備IP67 防水、-30℃至 60℃耐溫性能,應對露天田間的暴雨、高溫、寒潮等天氣。數據功能上,需支持 “種群密度趨勢分析",例如通過連續監測稻飛虱數量變化,提前 7-10 天預警爆發風險,適配糧食作物 “大面積防控" 的決策需求。
設施蔬菜田塊(大棚黃瓜、番茄、草莓):聚焦 “精準識別 + 環境聯動"
大棚蔬菜種植密集、封閉性強,害蟲(如粉虱、薊馬、蚜蟲、紅蜘蛛)易快速繁殖,且需避免監測系統對棚內溫濕度的干擾。此類場景需選擇小型化、高精準度系統。
核心關注 “AI 圖像識別精度",優先選用能識別 1mm 以下微小害蟲(如薊馬)的設備,且支持 “實時抓拍 + 種類計數",避免人工分揀誤差;安裝方式上,選擇壁掛式或懸掛式,不占用種植空間,且機身需具備 “低功耗設計"(如太陽能供電 + 電池續航),避免棚內布線麻煩;額外需關注 “環境數據聯動" 功能 —— 系統可同步采集棚內溫濕度、CO?濃度,結合蟲情數據生成 “綜合防控建議"(如高溫高濕時需加強通風,降低蚜蟲繁殖速度),適配設施蔬菜 “精細化管理" 需求。
果樹種植園(蘋果、柑橘、葡萄):強調 “遠距離監測 + 分層捕捉"
果樹多為多年生木本植物,樹體高大(2-5 米),害蟲分布具有 “分層性"(如蘋果紅蜘蛛多在葉片背面、桃小食心蟲在土壤表層越冬、柑橘潛葉蛾在新梢),且果園多分布在山區或丘陵,需兼顧 “遠距離數據傳輸" 與 “多位置捕捉"。
選型時優先選擇 “多節點組網系統":在果園內按 50-100 米間距布設監測終端,每個終端配備 “分層誘捕裝置"—— 上層裝燈光誘捕模塊(針對潛葉蛾、卷葉蛾等飛蟲),中層裝性信息素誘捕器(針對食心蟲),下層裝土壤誘捕盒(針對地下害蟲如金龜子幼蟲);數據傳輸上,需支持 “LoRa 遠距離通信"(傳輸距離 1-3 公里),適配山區信號弱的場景;數據功能上,需具備 “區域蟲情對比分析",例如對比不同地塊的柑橘木虱數量,精準定位病害傳播源頭(木虱傳播黃龍病),適配果樹 “長效防控" 需求。
通用選型原則:避開 3 大誤區
不盲目追求 “全功能":若僅種植單一作物(如連片水稻),無需選擇支持果樹分層捕捉的系統,避免功能冗余、成本浪費;
關注 “后期維護便利性":優先選擇 “模塊化設計" 的系統(如誘蟲燈、攝像頭可單獨更換),降低后續維修難度;
確認 “數據兼容性":系統需能對接當地農業部門的云平臺(如國家農業病蟲害監測預警系統),確保數據可共享,避免 “數據孤島"。
選對蟲情監測分析系統,能讓病蟲害防控從 “憑經驗" 轉向 “靠數據"。結合作物特性、種植場景、管理需求精準匹配,才能讓系統真正成為田間 “蟲情哨兵",助力降本增效、綠色生產。
郵件聯系我們:1769283299@qq.com